接續前篇《2015年度嚴選Vol.2─TOP10(上)》
【No.5】UA CLUTCHFIT DRIVE 2 (LOW)
CHARGED中底加Micro G鞋墊提供頂級的緩震能力,並捨棄使用全鞋面ClutchFit材質,改為網布、ClutchFit、網布的三層結構,成功改善前代最令人詬病的悶熱問題,同時仍保有ClutchFit Drive系列一貫優異的包覆。儘管CURRY 1、2的上市,導致ClutchFit Drive 2不論在話題性、曝光度都遠遠不及1代,但它確實是2015年Under Armour實戰表現最亮眼的鞋款。
(UA ClutchFit Drive 2 Low “Emmanuel Mudiay PE”,訂價USD $110,高筒$125)
【No.4】BrandBlack J CROSSOVER 2
鞋面使用橫紋編織材質(flat knit),不論穿著包覆感及表現,都與AIR JORDAN XX9的Performance-woven Upper十分相似。依照過往的經驗,通常新品牌的相關科技仍未發展成熟,導致緩震較不理想,這回J CROSSOVER 2打破眾人的眼鏡,輕盈的全腳掌Jetlon中底材質,卻隱藏著強大的緩震能力。初出茅廬的新品牌有如此高水準的設計與性能,確實不簡單。
(BrandBlack J CROSSOVER 2 “White/Royal”,訂價USD $140)
【No.3】NIKE ZOOM LEBRON SOLDIER IX
身處非品牌主打的LEBRON球鞋家族子系列,第九代SOLDIER整體突出的表現不僅力壓老大哥LEBRON XIII,更讓NIKE、Jordan Brand其他鞋款相形見拙。無論各種場地狀況皆可隨煞即停的出色抓地力,並可藉由Dynamic Flywire和2條(3處)魔鬼氈黏貼帶自行調整包覆及支撐,給予雙腳全方位安心的保護。
(NIKE ZOOM LEBRON SOLDIER IX,訂價因配色而異USD $130-140)
【No.2】LI-NING WAY OF WADE 4
捨去Way of Wade系列慣例使用的高質感真皮皮革與偏高筒的設計,改以3D網布加上中低筒設計,為後衛所需的靈活性大大加分。透過鞋身兩側的穿透式鞋帶系統、中底的碳纖維穩定片、腳後跟延伸至鞋身中段的TPU穩定裝置替雙腳安全把關,兼顧雙腳的活動性及支撐表現。WOW4不只性能出眾,更顛覆以往中國品牌CP值掛帥的刻板印象。
(LI-NING WAY OF WADE 4 “Liberty”,訂價USD $190)
【No.1】adidas D ROSE 6 BOOST
Boost,由2013年亮相至今已有一段時間,相信各位對它也不陌生。或許你會問,Boost科技在先前D ROSE 5等鞋款就已使用,為何筆者僅給予D ROSE 6高度評價與讚賞?
D ROSE 6完美將Boost科技發揮至淋漓盡致,傲視群鞋的緩震表現,搭配舒適且富含彈性的腳感,更進一步將跑動、跳躍時產生的衝擊力道,轉為啟動能量。除此之外,安全上的設計更是D ROSE 6一大賣點,位於腳後跟的Fit Frame穩定裝置為整體支撐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,由中底一直到腳踝,提供面面俱到的保護。
(adidas D ROSE 6 BOOST “Brenda”,訂價USD $140)
縱觀Kicks Review Center在2015年測試的各品牌籃球鞋,不難發現以往NIKE(包含Jordan Brand)獨霸一方的表現已不復在,金字招牌KOBE、KD、HYPERDUNK、SUPER.FLY系列與前一年(2014)的作品相比,顯得略為平凡遜色。
同時,2015年亦有許多不同品牌崛起。美國品牌BrandBlack創立僅2年不到的時間,即獲得全世界鞋迷與NBA球員Jamal Crawford、Josh Smith的認同;另外,日漸成熟的中國三大品牌─LI-NING、PEAK、ANTA,筆者接觸他們的鞋子已有5年左右,撇開主觀的外觀設計、配色不談,2015年LI-NING、PEAK、ANTA旗下頂級鞋款的進步幅度,達歷年之最,整體性能水準已不遜於主流品牌,即便是未入選名單前10的TP9-III,表現同樣不容小覷。
非常樂見越來越多新品牌投入市場,提供消費者多元的選擇,也期待各品牌相互競爭後,能在2016年帶給我們更優異的鞋款與新的驚奇。
延伸閱讀【Feature】2015年度嚴選Vol.2─TOP10(上)
●以上文字、圖片皆為Kicks Review Center【鞋族評論中心】版權所有。未經授權,禁止任何轉載、節錄之行為●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