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次測試鞋款─Under Armour CURRY 2 “The Professional”)
2015 NBA All-Star Game期間推出的CURRY 1,挾著Stephen Curry超高人氣,每款配色甫一上市即銷售一空,沒想到僅經過半年多的等待,Under Armour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推出續作──CURRY 2,搭載旗下慢跑鞋常用的SpeedFoam,並承襲1代的中高筒外型與CHARGED中底,是否擁有更勝S.Curry歷代戰靴的性能?讓Kicks Review Center為您帶來Under Armour CURRY 2的評測分析。
重 量(Weight):
US9號右腳重量為367克,維持與CURRY 1相同的中高筒設計,但CURRY 2在鞋面材質做了大幅調整,改採SpeedFoam輕薄無縫線材質,確實減輕整體重量。
(尺寸US9右腳重量為367克)
(無縫線鞋面材質SpeedFoam)
抓地力(Traction):
CURRY 2外底採用多向性魚骨紋路搭配質地異常柔軟的橡膠,並調整外底橡膠的黏性,修正先前CLUTCHFIT DRIVE和CURRY 1過於容易沾黏沙塵的問題。CURRY 2在本次測試左右急煞、急停跳投、變向等項目,過程中雖不曾出現滑動的情形,但抓地力明顯不如1代強大,推測極有可能是本次魚骨紋路的間隔距離設計較大所導致。
(CURRY 2外底為多向性魚骨紋路)
(魚骨紋路的間隔距離較大)
緩 震(Cushion):
延續使用CHARGED作為中底緩震材質,有別於1代較為硬韌的腳感,CURRY 2的CHARGED中底腳感非常接近先前大受好評的Micro G,軟硬適中又帶有些微反饋、回彈。雖然中底腳感舒適度有所提升,卻在測試上並無太多的亮點,約莫維持與1代相同的緩震水準,但CURRY 2前腳掌由於中底較薄,導致緩震較為不足,需要格外留意。
(延續與CURRY 1相同的CHARGED中底)
反 應(Responsiveness):
CURRY 2前腳掌處中底較薄,提升穿著時的貼地感,不會感覺到雙腳被撐起、墊高,搭配硬度適中的CHARGED中底,不論切入啟動或是起跳都能第一時間流暢完成,不會有使不上力或起步慢一拍之情形。
(前腳掌中底較薄,貼地感令人滿意)
包 覆(Fit):
CURRY 2採用快速繫鞋帶設計,拉緊鞋帶後,鞋面可以很輕易地貼合腳背。但可惜為追求輕量化,大幅減少鞋內的內襯填充泡棉,導致鞋身無法緊貼腳踝兩側,且前腳掌外側(小拇指與無名指前方處)存在多餘空間,包覆不若以往UA頂級鞋款那樣優異。
雖然鞋內有多餘空間,但仍建議挑選原尺寸,倘若挑選小半號會造成前腳掌兩側過窄的困擾。
(鞋舌的“SC30” logo)
(快速繫鞋帶設計,拉緊鞋帶兩端即可快速綁緊)
支 撐(Support):
SpeedFoam為Under Armour已多次使用在慢跑鞋的無縫線鞋面材質,CURRY 2是首次搭載這項科技的籃球鞋,但強調輕量服貼的材質本身質地過於柔軟,外加沒有充足的鞋內填充物加以輔助,籃球運動所需的鞋面與腳踝兩側支撐,本次的SpeedFoam確實有些不足。
雖然先天體質不良,不過CURRY 2在其他加強支撐設計有著不錯的表現,除了常見的外底outrigger和中底穩定片之外,由前腳掌中底內外兩側延伸至腳後跟的支撐設計,穿著時可托住雙腳,保持鞋子穩定並防止左右翻動的力量。
(SpeedFoam鞋面材質過於輕薄柔軟,造成腳踝兩側支撐不足)
(外底的outrigger設計)
(位於的中底“UA”logo穩定片)
(由前腳掌中底延伸至腳後跟的支撐設計)
(位於腳後跟的穩定裝置)
透 氣(Ventilation):
CURRY 2在前腳掌鞋面上設有多處透氣孔洞,拜鞋內填充物較少之賜,透氣相較於CURRY 1略有小幅改善,但中高筒鞋款本身較不易散熱,CURRY 2依然有悶熱的困擾。
(鞋面多處設置透氣孔洞加強散熱)
總 評(Overall):
撇開鞋款性能不談,單以Under Armour品牌一哥的簽名鞋款續作而言,CURRY 2外型略顯陽春,且多處設計風格和CURRY 1過於相似,不免讓人有些失望,若說它是輕量版的CURRY 1,相信不會有太多反對意見。
就功能性來說,眾鞋友最關心的CURRY 1 vs. CURRY 2,孰優孰劣?其實兩雙鞋的比較可簡單看作anafoam vs. SpeedFoam,其餘項目並無明顯的勝負差距,視個人穿著習慣、打球風格在【支撐】與【重量】之間作取捨。
(CURRY 2有著不錯的實戰表現,可惜外型設計與1代過於相似)
●以上文字、圖片皆為Kicks Review Center【鞋族評論中心】版權所有。未經授權,禁止任何轉載、節錄之行為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