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次測試鞋款─Nike Run The One)
感謝各位對前文【Review】NIKE ZOOM CRUSADER V.S. NIKE ZOOM RUN THE ONE的支持,許多鞋友看完文章後向筆者詢問Run The One各項評分數據,故另發一篇單獨鞋評。因內容與前文多處雷同,將以簡述為主。
重量(Weight):
經測量US9號右腳單腳重量為315.5克,因鞋側使用大面積網布,故整體輕量化表現優異。
(尺寸US9,右腳單隻鞋重315.5克)
抓地力(Traction):
外底依紋路樣式不同,分為外側凹型紋路與核心凸型紋路。大面積的核心凸型紋路抓地力表現不佳,測試時多次出現滑動的情形,外側凹型紋路有較佳的抓地效果,由於面積過小,無法替整體抓地力表現加分。
(深藍色為外側凹型紋路,淺藍色為核心凸型紋路)
緩震性(Cushion):
中底配置前、後腳掌回饋感明顯的Zoom Air,但後腳掌Zoom Air較薄,對於落地時帶來的衝擊緩震效果較差,體重較重與喜愛打內線的鞋友可能會感覺緩震性不足。
反應性(Responsiveness):
許多鞋友都稱讚Crusader與Run The One軟Q的腳感。但筆者要特別強調一個觀念,鞋子並非踩起來軟Q即為好的球鞋,本鞋即為一例,前腳掌Zoom Air雖然回饋感強,但無法兼顧回饋性與反應性,較為可惜。中底設計較厚,造成整體貼地感較差,故反應性表現分數偏低。
包覆性(Fit):
前腳掌第一、第二鞋帶孔旁使用第一代Flywire,再加上一體設計的鞋舌,包覆性表現不錯。但鞋身中段簍空網布設計,腳掌與鞋面產生些許多餘空間,動作稍大時,腳掌會在鞋內滑動。
(鞋舌與內襯採一體設計,不會有左右滑動的顧慮)
支撐性(Support):
承上述,前腳掌處使用第一代Flywire,支撐性表現佳。鞋子中後段的透氣網布材質薄,支撐性較弱。筒身採用低筒設計,後腳跟處內襯有些許填充物稍微提供固定、保護效果。最令人擔憂的是,腳踝左右兩側僅有填充物而無增強支撐性的設置,整體腳踝支撐性表現並不理想。
(前腳掌第一、二鞋帶孔旁的Flywire帶來不錯的支撐性與包覆性)
(筒身為低筒設計,可惜腳踝處無太多加強支撐的設計)
透氣性(Ventilation):
兩側簍空網布雖在支撐性與包覆性表現不佳,卻在透氣性表現十分理想。實戰後腳部仍會感到運動過後的熱,但無一般籃球鞋款穿著久會有悶的感覺。
(網布簍空部分帶來極佳的散熱效果)
總評(Overall):
Run The One最大的優點在於定價。此價格級距的鞋款中,鮮少有前、後掌Zoom Air與Flywire的設置。與Crusader比較,已改善包覆與透氣的表現。但以筆者評測的標準,Run The One並不算是優秀的鞋款,特別是支撐性表現不甚理想。但其擁有極高的CP值,仍推薦給偶爾打低強度比賽的鞋友;若您是校隊、系隊等需要長時間使用球鞋且打高強度比賽的鞋友,筆者並不建議選購。若在高強度比賽下穿著,一定要搭配護踝,以防腳部受傷。
(鞋子細節─腳後跟處有類似外底的圖騰紋路)
(Run The One若在低強度比賽使用,依然是CP值極高的鞋款)
●以上文字、圖片皆為Kicks Review Center【鞋族評論中心】版權所有。未經授權,禁止任何轉載、節錄之行為●
留言列表